關於「身體探源」的緣起
今年八月時,我發起了一場「十二小時跨夜行動」最一開始是莊奕凡(今年開始一起在老泉山發起活動的工作夥伴,過去發起的行動都與祭典的探索有關)想找出屬於老泉山的祭典,能對於每一位參與的人能夠有某種意義而非區分為觀者與表演者。
我們倆找了黃懷槿(我弟,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優人的訓練系統,曾發起源・計畫)、黃裕庭(景優班畢業,我們三個時常合作劇場訓練與實驗演出,也是watching訓練的leader)還有姚喻文(現任優人團員,從高中時期就受到優人影響,也是行為創作者)還有劉芷妘(所有山上系列活動的幕後行政推手,也是位寫者)一起去向若瑀姐提案。
她聽完得意的說「我以前也做過!」她提到了當年她也在基隆八斗子山上,做了一場《Medea 在山上》的徹夜行動,關於放下的行動。我其實不知道她之前做的這件事,不曾聽她提起,不知道她看著隔了快三十年眼前的年輕人向她提起的,她又是什麼心情呢?我倒是看著她說「如果那時候就認識了,我們應該會是好朋友吧」我們兩都笑了。
本來想要找到一個在這個山裡的某種「狀態」或是「行為」是屬於優人共通的,不管是優劇場時期又或是優人神鼓時期。。首先浮現的是「Watching」(劉若瑀從葛氏傳承的訓練),這裡面的警覺與有機的狀態就算只經歷過一次的人也是無比的深刻。中間甚至很想邀請金枝演社、身聲劇團、莫比斯、梵體劇場這些過去的「老優」加入。期間若瑀姐與虎哥(江宗鴻,第一代優人)還真的去了淡水拜訪二哥(王榮裕)。後來二哥說「哎,讓年輕人去做吧!」就這麼一句話,這球又丟了回來。
我們都同意,我們不可能「設計」一場祭典,祭典應該是發生的。是因為一群人共同的相信而誕生的,而我們頂多只能做一場行動,也許透過行動,屬於我的祭典得以誕生。那這個的核心到底什麼?我心中浮現「去做」,這應該是一場透過做而得到的體驗。我們回想在生命中從做得到的體驗是什麼。除了「Watching」之外,浮現的就是「走路」、「旋轉」以及「起火」。
這場行動的主旨就是透過身體這副載具,透過行動去理解,它是共同的,但又是個人的,唯有這才能有意義,才能讓一群沒有共同信仰的朝聖者,走這段路,屬於自己的朝聖之路。
這場行動計這樣誕生了,從下午五點到隔天早上五點,只有「走路」「watching」「旋轉」「鑽木取火」
-
在颱風天的下午五點,八十個人了淋著雨在指南宮集合。行動展開。在泥濘地裡在優人的鼓聲中警覺地奔跑,在雨中旋轉,最後八十個人在全黑的森林手牽著手淋著大雨走到開闢的芒草園,在芭蕉葉下鑽木取火。這部分可以另外說一個故事,也可以先參考當天的參與者吳秉蓁的文記錄。
總而言之,在這些過程也不斷地喚起若瑀姐的初衷,這些她當年在摸索的事。於是莊奕凡決定,我們要為劉若瑀開一堂課,讓她這些年藏著的禮物有機會與人分享。
第一次「身體探源」就此展開了,她帶給我們的驚喜遠比我們想得還多,很多我也不曾接受的訓練,得以在這座山重新發生。所有參與過的人,都在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。
而明年二月我們將再次開設一場「身體探源」歡迎劇場朋友、身體工作者、或對身體好奇的人一同來參與。
《人類身體探源》授課日期:
2/4(四)-2/7(日)及2/18(四)-2/21(日)
※ 集合時間皆為週四20:00,週五、週六、週日為整天課程。
報名時間|即日起至1/15(五)中午12:00前,於優人神鼓官方網站填妥報名資料,逾期不受理。
報名資訊
https://event.utheatre.org.tw/usearch-course
吳秉蓁《十二小時跨夜行動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1364413133769410&id=894637444080317
#優人神鼓
#身體探源
#劉若瑀的36堂表演課